7号,省住建厅印发 《黑龙江省“十四五”建筑业发展规划》和《黑龙江省“十四五”城镇住房发展规划》。
黑龙江省“十四五”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(简称《规划》)发布,规划共八个篇章,梳理总结“十三五”发展成效,明确提出“十四五”城市供水、城市供热、城市燃气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、城市排水防涝、城市路桥、城市停车场、城市绿化、城市照明、地下管线等10个行业及智慧市政“十四五”任务和实现途径。
“十三五”期间全省城镇市政基础设施稳步发展
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省市政基础设施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增长,城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,城市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,城市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。“全省新增城市供水能力28.32万立方米/日,改造城市供水老旧管网4500公里;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.23亿平方米,改造供热老旧管网5097公里;新增天然气储气规模271.46万立方米,新增燃气管网4554公里;新增污水处理规模78.6万吨/日,新增污水管道1502公里;地级及以上城市44个黑臭水体已全部治理完成;全省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541公里,新建桥梁174座;新增建成区绿地面积7145.38公顷,新建公园157个。
四大问题亟需破解: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总量不足,地区发展不平衡;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质量不高,供需出现新矛盾;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,城市病问题凸显;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供给薄弱,短板十分突出。需要在“十四五”期间予以有效解决。
“十四五”时期将围绕“十一项重点任务”上实现突破
“十四五”时期,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发展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,围绕基础设施的体系化、品质化、绿色化和制度化发展,打造宜居城市、绿色低碳城市、安全韧性城市、智慧城市,建设人与人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。
具体指标上
●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%以内;
● 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0%,其中地级及以上城市达到92%;
● 管道燃气普及率达到85%;
●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%,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5%以上;
● 城市易涝点整治率达到100%,30%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;
● 道路网密度达到8.5公里/平方公里;
● 新建停车泊位数量达到5万个,新建分散式充电桩0.8万个;
●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.90%以上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.8平方米以上,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2%以上,万人拥有绿道长度达到1.0公里以上;
● 市政道路节能照明灯具应用率达到80%;
● 地级城市完成地下管线普查;
● 积极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,重点完善信息发布与查询、缴费、行为引导、公共参与等功能,推进信息化便民服务。
具体任务上
● 加强城市供水设施建设,健全供水安全保障体系;
● 加强城市供热设施建设,构建清洁智慧供暖格局;
●有序优化城市能源供给,大力促进城市节能减排;
● 提升污水处理设施效能,改善建成区水生态环境;
● 构建完善排水防涝体系,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;
● 完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,推进城市畅通工程建设;
● 推进停车充电设施建设,提高城市宜居便捷度;
● 共享公园绿地生态服务,创造美好生产生活环境;
● 推进城市智能照明建设,构筑绿色节能照明网络;
● 构建城市地下管线系统,统筹管线有序高效运行;
● 建设智慧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系统。
黑龙江”十四五“建筑业发展规划发布,规划共分四个篇章,梳理总结“十三五”发展成效,明确提出“十四五”建筑业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,安排部署12项重大举措和工作任务。
“十三五”建筑业平稳发展
全省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约1.1亿平方米,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800多亿元,实现利税近500亿元,年平均从业人数近40万人,建筑业在城乡建设、改善人居条件、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“放管服”改革纵深推进,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90个工作日以内,省级权限内建筑业、监理、造价等资质试行告知承诺制审批。建筑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,省政府办公厅先后印发《关于促进建筑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》《关于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》等,获批6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,培育5个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,全省推广绿色建筑4771万平方米。
四大问题亟待破解
行业规模持续下行,产业结构分化严重。“十三五”建筑业产值总体呈下行趋势,2020年建筑业总产值约为最高年份50%。从产值来源分布看,房屋建筑业、土木工程建筑业、建筑安装业、建筑装饰和其它建筑业产值比约为 50:33:14:3。
市场竞争能力不足,“走出去” 步伐缓慢。民营特级企业数量为零,一级施工总承包企业数量仅占3.1%,中小企业数量过多。省外建筑产值约占总产值18%,企业“走出去”能力不足。
技术创新能力偏弱,转型发展动力不足。科技创新能力不足,与绿色发展理念、工业化发展方向、精益化发展要求、智能化发展趋势差距较大。
市场秩序不够规范,质安形势不容乐观。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依然不同程度存在,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未能得到有效治理,较大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。
“十四五”将围绕实现“六个三”上做文章
“三个明显提升”,建筑业总产值、市场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明显提升。“三个更加均衡”,产业结构、区域建筑业和省内外市场更加均衡。“三个快速增长”,骨干企业、技经人员、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将实现快速增长。“三个稳步推进”建筑产业现代化、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和绿色建造稳步推进。“三个不断完善”,支撑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、建筑市场信息化管理体系和施工现场质量安全防控体系不断完善。“三个初步形成”,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新体系、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和龙江建筑业核心价值理念将初步形成。
具体指标上:
●“十四五”全省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力争达到6%以上,实现建筑产值超千亿元地区突破;
●施工总承包综合资质企业力争达到8家以上,施工总承包甲级资质企业力争达到300家以上;
●省内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参与度明显提升,省外市场产值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比例提升到25%以上;
●省级建筑产业工人基地数量力争达到10个,企业建筑产业工人基地数量力争达到50个,培育建筑产业工人数量10万以上。
实现路径上:
●一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,培育行业领军、“专精”、工程咨询服务等企业。
●二是推进建造方式变革,重点推进绿色建造、装配式建造、智能建造改革。
●三是深化工程审批制度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实施有效政策激励,降低企业经营性成本。
●四是推动勘察设计高质量发展,提升勘察设计品质,提升抗震防灾能力。
●五是规范建筑市场秩序,加快信用体系建设,提高管理智能化水平。
●六是推进用工制度改革,加快专业技术、经营管理、建筑工人队伍建设。
●七是深化工程发承包改革,加快监理行业和工程造价改革。
●八是拓展建筑市场规模,提升省内市场份额,努力开拓省外境外市场。
●九是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,加快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,全面推行工程担保制度。
●十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,发挥省会城市引领作用,发挥相关产业带动作用,提升县域建筑经济活力。
●十一是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,推行监管信息化建设。
●十二是培育发展企业文化,塑造诚信经营品牌。